近日,桐乡一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反复重度贫血6年多的年轻女患者,此次因为黑便10余天入院。该患者从年发病,辗转在福建、贵州、重庆等地就诊,期间查过胃镜、肠镜、全腹部增强CT、多次骨髓穿刺,均未明确病因,期间患者也经历了多次住院抢救,长期服药至今,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黑便表明消化道存在出血,但是过去那么多检查都没有发现出血的部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入院后消化内科主任孙元龙医生详细了解病史后,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该患者出血的部位在小肠。众所周知,小肠一般有4-6米长,要找到出血的地方及原因,在以前是非常的困难,所以早先临床上把小肠出血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但是,有了小肠镜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后,小肠病变就不再是一个盲区。这位患者在桐乡一院接受胶囊内镜的检查,果然在小肠里找到了发病的元凶——一个单发的血管瘤。此次黑便,正是这个单发的血管瘤在出血造成的,这也是这名患者六年多反复中度贫血的根源所在。
(胶囊内镜下所见小肠血管瘤)
困扰患者6年的病根已经找到,如何治疗迫在眉睫。手术是单发性血管瘤治疗的首选方案,在充分告知患者病情及征得患者同意后,消化内科联系了胃肠外科,择期对该患者实施病变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该病为海绵状血管瘤。经过胃肠外科的精心治疗,患者恢复很好,已经康复出院。
小肠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临床报道很少,属于血管发育异常病变,多为先天性。该病好发于小肠上段,其常见症状为小肠出血,还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腹痛等症状。该病CT诊断价值有限,需行胶囊内镜、小肠镜才能明确。
胶囊内镜
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
消化道出血根据发病部位来分,可分为上、中、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查胃镜可明确病因;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是大肠疾病引起,查肠镜可明确病因,那中消化道出血做什么检查呢?可以选择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检查技术已非常成熟,桐乡一院消化内科开展胶囊内镜检查已经8年,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消化道出血、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疑似小肠肿瘤、监控小肠息肉综合征发展、疑似消化不良、疑似药物相关小肠黏膜损伤等都可以考虑做胶囊胃镜。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只需吞服比普通药丸略大的胶囊内镜即可,非常的方便,也无明显不适,属于无创检查。
桐乡一院消化内科为桐乡市重点学科,拥有一支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及有关方面研究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对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均有较强的诊治能力。科室近年来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学习培训、进修深造等举措,使专科综合诊疗水平得到长足发展,将为桐乡以及周边地区百姓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沈金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