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西医的讲法,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生,最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一般补充铁剂治疗;中医对应的是血虚,一旦出现血虚或者贫血,身体因为缺少血液的供养,多数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者萎*、皮肤指甲没有光泽、容易头晕眼花心悸、疲倦乏力、手脚麻木、女性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中医补血有多种方法,比如健脾生血、益气补血、精血同补、补肾生血、祛瘀生血等,这就需要结合身体的症状辨别,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一、健脾补气生血
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物质,然后化生成人体需要的气血,是血液的生成的根源;所以健脾助运,调养脾胃健康,是补血的重要方法,加上很多补血药,都会比较滋腻,有碍脾胃的吸收,所以再补养气血的同时,适当的加入调养脾胃的药物,使得健脾健运,补不滞脾,一举两得。
补脾气,健脾胃,能够促进血液的生成,常用的补气药比如人参、*芪、白术、山药、大枣、茯苓等,配合补血养血药物,比如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在使用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健脾丸等方药的同时,也能取得不错的补血效果。
二、补肾填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髓生血,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因此临床上,使用补血药的同时,多加入补肾填精的药物,往往能够增强疗效,这类的药物比如鹿茸、首乌、熟地、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紫河车等,这类的代表方药比如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等。
三、祛瘀生血
淤血阻滞,容易导致新血不生,肾精化生的血液,或是脾胃吸收进来的血液,都在人体的脉管内周流不息,而如果气滞血瘀,血脉不通,新鲜血液的循环化生就会受到影响,可以导致淤血和血虚的同时存在,治疗这类疾病的方法是活血养血同时进行,常用的方药比如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生血,还有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调经,以及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生新等。一些药物比如当归、丹参、鸡血藤等,都能够补血活血。
猜你喜欢看
头部爱出汗,但容易拉肚子?湿寒和湿热同时存在,3招解决支招: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这回给大家说个明白气失调——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气脱,带解决办法我是如何免费领取到iphoneX手机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