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临床应用及再生医学研讨峰会、山东省产科高峰论坛、山东省医师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华丽启幕,来自国际及国内的妇产科、血液科专家代表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峰会期间,各专家代表就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相关领域学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到底大家都是怎样看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及其应用前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峰会期间专家的精彩观点。
脐带血可治疗的疾病和应用范围有哪些?
脐带血可治疗的疾病分为两部分,一种是恶性血液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这类血液病,还有比如说MDS等血液病也可以通过脐带血移植达到治愈目的。另外还有一类病是良性病,像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一些儿童遗传代谢病等也可以通过脐带血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脐带血移植虽然不能达到%的植入,但是大部分患者能把再生障碍性贫血治好,这也是脐带血应用的一个目的。另外地中海贫血或一些代谢病等很多都可以通过脐带血移植达到治愈的目的。
脐带血移植可能会受到体重和年龄的限制,对于这点您怎么解释?
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是根据我自己的临床经验,大概五六十公斤左右的病人使用一份脐带血可以满足病人植活的要求。一旦移植成功,脐带血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因为它的活性很好。所以脐带血至少适合于65公斤以下的病人移植使用。
自体存脐带血有什么意义?
针对自体存储脐带血,我的意见是应该保存,而且媒体应该大力提倡宣传存储的意义,为什么?因为储存脐带血其实并不是仅仅为了一个孩子。我提倡要存同时也是为了家里人。因为我国独生子女*策的推行,目前许多三四十岁的病人,他们的父母已经六七十岁,这些人如果结婚比较晚,孩子只有三四岁、五六岁,一旦生病面临着没有供体的问题。目前临床单倍体做的很多,都是父亲给孩子或者是孩子给父亲作为供者移植。刚才说的这一类病人如果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他的爸爸妈妈年龄可能大了,六七十岁,且常有一些心脑血管病,不适合当供者,而他们的孩子又很小,体重小,也不能作为供者。此时,如果在孩子出生时存了一份脐带血,亲缘的半相合脐带血移植就非常有意义了。而且这份脐带血不仅可以给父母使用,还可以救助表亲堂亲等其他的家族成员,比单救一个孩子更有意义。所以我觉得脐带血是应该存的。因为我遇到的这种情况非常多,常遇到一个很尴尬的情况,比如说病人是独生子女,他的父母年龄很大,孩子非常小,我们常常问及孩子存没存脐带血,结果往往很遗憾地被告知,没有存,所以供者就非常受限,只能去中华骨髓库查询供者信息,或者去查公共库的脐带血资源。但是我认为,公共库的脐带血资源跟自己亲缘的脐带血资源相比,亲缘性的半相合的脐带血移植效果更好一些。
对于自存脐带血,社会上大多数人认识的不够,这跟我们专业人士和非专业的媒体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系,而且宣传目标不明确。脐带血给家里人用这个观点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我确实在临床上碰到许多这样的难题。现在很多人在宣传自体存储脐带血的时候,都说为孩子本身用的。人们往往顾虑存储后这份脐带血能否用到,钱会不会白花,可能觉得不值得。但是我觉得很值得,因为储存脐带血可能会救活家里的其他人。
现在脐带血存的价格大概是多少?
价格我不知道,应该不是很贵,具体可以咨询脐血库的工作人员。
您觉得存储脐带血价值还是很大?
我觉得有必要存。现在移植物的来源主要包括亲缘性的,比如说同胞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等,这在我国占绝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是非血缘的,比如来自中华骨髓库等的非血缘的成人骨髓;再次就是脐血库。我国脐带血移植开展的比较晚,而且发展也不是特别快。近年来,有加速的趋势。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看到了脐带血移植的独特优势。移植的目的第一是治好病,治好的标准就是病人能活下来;第二点是不仅要病人能活下来还能像正常人一样有质量的生活,能够正常的上学,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照顾家庭,能够完成家庭社会的功能。脐带血移植的优势就是,植活之后慢性排异等移植相关合并症的发生概率相对低,而且发生的程度也轻,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好。非血缘单倍体移植等其他的移植,有一小部分病人可能出现严重的慢性排异,可能病人生活质量很差,比如说会出现口腔溃疡、皮肤炎性改变等,这样移植后的病人跟正常人有区别,不可能实现正常的生活。所以,脐带血移植的优势显而易见。移植后的生活质量相对较好。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供者筛选和应用上的根本改变,现在脐血移植不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也使得做脐带血移植的病人越来越多。
目前最广泛开展的就是,单倍体移植辅之以脐带血作为第三方移植。病人进行单倍体移植,再辅助脐带血,我们发现脐带血在其中有很大作用,虽然在体内不能达到完全植入,但是可以增加病人存活的概率,可以减少病人复发的概率,这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