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为什
么会长不高?
“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矮?我和她妈妈都不矮啊?”面对孩子的身高问题,家长总有数不清的疑问,今天小编就整理几个可能会导致孩子矮小的原因。
遗传影响
孩子的身高受遗传因素60-70%的影响,因此父母不太高的孩子,成年后的身高也大概率是不高的。
另外,因为遗传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称为“家族性矮小”。这些矮小儿童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但始终是在低限,在幼儿园或小学班级内高矮排队时,常排在最前面。他们身体没有病,智力正常,化验检查也是正常的。这些孩子青春期按时来临,他们成年后也偏矮。
出生即身材矮小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体重低于2.5公斤称为足月小样儿,当然还有早产小样儿。这些小儿在母亲宫内发育迟缓,原因多种多样:如母亲营养不足,妊娠反应呕吐严重,进食很少;胎盘和脐带因素及妊娠期母亲有高血压等疾病。若生后未及时追赶生长至正常同龄儿,可出现儿童期甚至成年期的矮身材。
生长激素缺乏症
按这是由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绝大多数原因不明,其中约2/3的患儿有臀位产分娩史。这种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可正常。出生后1~2岁时,开始生长减慢,儿童期每年生长小于5cm,身高是明显低于同龄儿。矮小是匀称的,即四肢、头部和躯体成比例矮小,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他们的其他内脏均正常,智力也正常。
甲状腺功能低下
这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先天性的绝大多数因甲状腺先天不发育或发育不全造成。这种孩子出生时多数是正常的。生后新生儿期可表现为多睡、少哭、少动、*疸时间长、四肢凉、体温低、便秘、腹胀、喂养困难等,以后表现为明显的生长缓慢,智力低下。
Turner综合征
这个疾病只发生在女孩,是性染色体异常造成的。正常女性染色体为46XX,而这种病人缺少一个X染色体,即45XO。此病有很多表现,但几乎所有病人均生长缓慢,最后矮身材。
特发性矮小
排除骨代谢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不明原因的矮小,60%-80%的矮小症属于此类。
骨骼系统疾病
如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大骨节病等均可导致身材矮小。
其他可引起矮小的全身性疾病
慢性营养不良、慢性腹泻、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中重度贫血、肾脏疾病及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均可引起小儿生长障碍。
如何预防和筛查孩子矮小?
目前临床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
1、定期监测:儿科医生建议,应定期带孩子接受体格发育检查。1岁内每3个月一次,1岁以后6个月随访一次,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骨龄则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每年增长小于7厘米或者3岁之后每年增长小于5厘米,应该考虑是否生长发育迟缓,要找专业生长发育医生咨询原因。
2、合理饮食和运动: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能量来源,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以平衡的饮食为好,即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营养过剩,是目前造成性早熟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矮小症患者由于生长缓慢,需要量就会比其他孩子少,多数食量不大。我们时常也会发现,原来食量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青春期发育后,食量就会明显增长,就是这个原因。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运动的方式以慢跑、慢速跳绳等为好。球类运动、游泳等也可,只不过需要注意保持运动的连续性,球不在手时也要注意跑动。一些长时间、高强度、过于剧烈的运动,有可能造成缺氧,部分无氧运动,反而不利于长高。
3、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爱抚的缺乏、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灵的创伤都会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孩子的生长发育障碍。因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其在爱与关怀的温馨环境下成长,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温馨提示
4岁是发现孩子矮小的分水岭
一旦发现孩子偏矮,就得赶紧治疗,及早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身材矮小状况。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胎儿到2岁的生长快速期,通常出生后第一年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长10厘米左右;第二阶段为3岁到青春期前的生长速度减缓期,每年长5~7厘米;第三阶段为青春期的生长加速期,男孩增长25~28厘米,女孩增长23~2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