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ldquo心rdquo生命,再绽
TUhjnbcbe - 2020/12/27 22:02:00
出生仅1天,患复杂性先心病: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二三尖瓣关闭不全,指齿发紫,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只有不到40%,濒临死亡。她是如何经历生命大逆转,重获“心”生?11月2日,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再次突破心脏手术年龄极限,成功救治了一名出生仅1天,体重2.5kg的复杂先心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目前恢复良好,即将出院。据宝宝父亲李某介绍,宝宝10月31日9时在外院出生时,就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氧饱和度40%,呼吸费力,随即入住外院儿科监护室,经检查,孩子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贫血、*疸等诊断,经治疗后孩子情况仍不乐观。由于孩子病情危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孩子父母心急如焚,随于11月1日11时急诊转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经再次彩超确诊,孩子患有: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发育不全、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儿科主任立即联系陈兴澎主任,并紧急转往心外监护室。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脏畸形,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复杂先心病命悬一线孩子来院时,精神状态非常差,患儿指齿发紫,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只有不到40%(正常人在95%以上),若缺氧症状得不到改善,患儿可能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就面临死亡,为了缓和孩子缺氧的状态,我们首先给予气管插管。陈兴澎主任介绍:肺动脉瓣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心脏出生缺陷,控制从心脏到肺部血液流动的肺动脉瓣膜是关闭的。肺动脉瓣相当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一扇门,若先天性肺动脉瓣闭锁,右心室的血无法经肺动脉打入肺部,进行气体氧合,向全身供氧,引起全身严重缺氧。”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时,依靠动脉导管使血液流向肺部,但出生后,这个导管就会关闭,此后,如果肺动脉瓣膜没有开放,则会导致血液无法从右心室流到肺部。这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及时手术,这类患儿有一半以上活不过新生儿期,90%以上活不过一岁。多学科联手给予宝宝“心”生对患儿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实施手术,孩子生存的机会也会越大,情况紧急,陈兴澎主任立即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迅速制定手术方案:集心外麻醉、手术室、体外循环、彩超室、放射科等多个科室通力合作。为了达到手术标准、降低手术的风险,宝宝在转入心外监护室立即进行19个小时的全方位护理,监护室医护人员倾心投入,很快宝宝状态达到了手术要求。11月2日,手术室内由心脏大血管外科、体外循环、麻醉科、手术室等手术团队早已做好十分的准备、严阵以待。抢救生命的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面对如此袖珍的小心脏,在陈兴澎主任、李宏伟主任以及整个心外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手术有条不紊而又迅速地进行着……在如此专业又强大的先心病治疗团队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右室流出道疏通术+体肺分流术。手术仅用了3小时30分钟,孩子原本的心脏畸形得到完全的根治,各项生命监测指标正常,从肺里来的氧合血源源不断地有力的泵出心脏,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滋养着每一个细胞。当医护人员把好消息告诉在手术室外等候多时的宝宝父亲时,他红着眼眶连声道谢,激动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精细化护理度过术后感染关术后,面对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医生护士们不敢丝毫搬动宝宝,害怕这脆弱的生命再次发生意外,硬是将手术床一同搬运至心外监护室。在监护室监护团队十多天的精细化护理下,经过数天的呼吸机支持,动静脉监测,多种药物泵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密集的监护治疗,宝宝逐渐恢复。手术后第14天,宝宝顺利转入先心病瓣膜病区,护士长张绍杰针对患儿目前状况拟定了护理措施,并每日到床旁指导父母正确的喂养,经过多日的分离,孩子终于可以幸福地躺在妈妈的怀抱里,酣畅淋漓地吃着奶。为了保证孩子出入的平衡,护士们每天为孩子测量一次体重并详细记录出入量。术后孩子康复良好,青紫现象已消退,呼吸平稳,体重增长。“孩子恢复特别好,以后也不用一直吃药,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蹦蹦跳跳的没问题,她可以和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呼吸着这新奇世界的空气,茁壮健康地成长!”陈兴澎主任说。“小小孩”体重小、心脏小,这就意味着难度高。患儿的心脏如同鹌鹑蛋大小,要在如此小的心脏上缝合数百针,对于术者而言,更是对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挑战。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陈兴澎团队已经为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常见先心病、疑难重症复杂型先心病完成了“补心”手术,屡次创下了地区同类手术年龄小、体重轻的新纪录。对于一些复杂先心病患儿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此类患儿必须在新生儿期就进行手术,患儿成功救治离不开医院各科室之间的无缝对接、心脏外科主任陈兴澎及时为患儿开通绿色通道,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博爱情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心rdquo生命,再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