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忆往昔看今朝话未来
年8月,海盐第一口深井成功出水;年,海盐县天仙河地面水厂一期建成投产,年,天仙河地面水厂二期改扩建完成,同年12月,县城率先完成地面水切换;年,三地自来水厂建成投产,同年8月,农村地面水切换工作完成,海盐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如今的海盐大地上,近46万海盐城乡居民喝上了“同网同质”的“放心水”。今天的“百年追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来看第十二篇报道——《一汩清泉进万家》。
“当时这个深井水出来之后,喝起来感觉甜甜的,主要是心里感觉甜。”看着55年前挖海盐第一口深井时候的工作照,今年91岁的朱政铎深情依旧。
▲年6月朱政铎(右二)和同事在天宁寺附近开凿深井
▲水塔
朱政铎来自安徽,年从上海到海盐工作。年武原自来水厂成立后任第一任厂长。技术员出身的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和其他两名同事一起开凿深井,解决当时县城的安全供水问题。“当时居民用的是地表井水、河水,随着工业的发展,不再适合日常饮用。”朱政铎说,当时他了解到县城天宁寺附近有一口常年不干涸的井,预判地下有水源,便决定在这里开凿深井。但由于水厂启动资金有限,只能利用镇海塔当水塔。年8月,第一口深尺的井成功出水。从这口深井开始,海盐城区和各乡镇的深井地下水点状供应逐步得到普及。“通水那天真的激动,我家里水龙头打开,水就哗啦啦地出来了,当时感觉很新奇。”沈荡镇聚金村村民张云芬家是较早通自来水的农户。
▲沈荡镇聚金村村民张云芬
深井供水虽然使得海盐彻底告别了“明矾净水”“拎水上楼”的日子,但长期开采地下水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地面沉降。年,海盐县天仙河地面水厂一期工程投运,日供水规模3万吨,取水于盐嘉塘,海盐城区供水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并存的时代。年,随着天仙河地面水厂二期工程的投运,县城所在区域告别深井水,全面使用地面水。
▲千亩荡
年6月,日处理供水规模15万吨的海盐县三地自来水厂全面投运,取水于千亩荡,配套68公里一级供水管线,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当年海盐完成了农村地区的地面水切换工作,20多万农村居民都喝上与县城同网同质的自来水,在嘉兴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海盐县水务集团总经理冯培仁说,天仙河水厂和三地水厂已联网供水,当时全县所供之水就有超过三分之二来自千亩荡,直到年,随着千亩荡至城区的原水输送管线建成,海盐城乡全部用上千亩荡的水源。
▲自来水厂化验室
与城乡供水能力一起提升的,还有水处理能力。年水厂生产自来水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常规制水工艺,执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是GB-85,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GB-后,水质指标从35项增加至项。“我们水处理的工艺,从原先的3道增加到了8道,我们将出厂水浊度控制在0.1左右,高于国家标准。”县水务集团企管部副经理钱浩表示,海盐还通过“智慧水务”控制系统的打造,让水源地运行情况、水处理工艺、出水指标等各道环节都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为城乡供水安全筑起可靠屏障。
▲自来水水质控制中心
饮水思源,从第一口深井至今,海盐供水方式的变化也折射了海盐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如今,海盐也正在调整全县供水格局,让海盐人喝到更加优质、安全的自来水。“‘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域外引水’为契机,优化县域‘供水格局’,启用‘管网水+桶装水’双供模式,全面巩固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力。”县水务集团董事长高庭说。
全媒体记者:邵祺、柴丽婷
通讯员:赵凯伦
部分图片来源:海盐县水务集团
原标题:《百年追梦?|一汩清泉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