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盐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和全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作推进会精神,高起点谋划新发展阶段打造共同富裕县域典范行动方案。海盐县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打好山海协作“主打拳”,广泛动员统战成员聚焦“四大协作”,积极助力山海协作,为打造山海协作民族共富的新典范贡献海盐力量。
一、聚焦产业发展协作,强化平台载体
充分发挥全县的市场、资金、技术等优势,积极引导海盐县产业向景宁县投资扩张,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一是开展洽谈交流,招引项目资金。两地多次互访交流,召开推介会,助推项目引进,如海盐县工商联联合县总商会动员法狮龙家居、欣兴工具、七丰科技等企业赴景宁县参加知名浙商助力丽水跨越式发展大会。年产业合作项目完成到位资金2.19亿元。二是承接有效资源,建设“消薄飞地”产业园。采取“固定收益”的方式,帮助景宁县47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每年万元的消薄资金,保障村级集体获得“造血功能”。三是探索合作新路,共建“产业飞地”。年签订《海盐-景宁“产业飞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浙江百步经济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飞地”平台,整体规划面积亩,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
二、聚焦民生事业协作,强化惠民合作
一是落实深度协作。坚持把民生协作摆在山海协作突出位置,两县组织、人社部门联合举办劳动力培训和党政干部培训6场,名党政干部及劳务工作者参加培训。坚持分批选派干部人才到景宁县挂职,并在景宁县郑坑乡吴布村设立帮促驻村工作组,年时任海盐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挂职景宁县委常委、副县长。二是落实深度合作。结合两地实际,全面丰富合作内涵,延伸协作领域,瞄准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组织各民主党派开展民生和社会事业合作。年,海盐县教育局落实60万元帮扶资金,结对3所学校,通过“互联网+教育”开展网络同步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活动,助推提升双方教育教学质量。两县积极开拓文化旅游线上资源,通过“云上文旅”,向海盐、景宁两地群众献上了展示两地独具特色的视觉盛宴。三是落实深度互惠。发挥本地乡贤优势,积极引导乡贤企业青莲食品公司,继在山区26县自建养殖场增加自有生猪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猪采购,扩展生猪产业链。同时,建立起“企业所需”“地方所有”的互惠模式,促进企业和生猪养殖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为消费帮扶增添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年以来,青莲食品公司向山区26县采购生猪1.38亿元,仅此项消费帮扶超额完成1.31亿元。实施“崇善行善五教同行”行动,募集宗教慈善基金5万元,开展精准帮扶。
三、聚焦乡村振兴协作,丰富平台载体
依托山海协作载体、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海盐县援建资金作用,启动“乡村吹号、部门报到”乡村振兴示范点专项行动。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产业发展提升、创新合作模式等方式,完善规范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机制。年,在郑坑乡吴布村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基础上,通过精心选址,在澄照乡漈头村与景宁县共建第二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并选派1名优秀干部赴示范点挂职,指导该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截至目前,在两个示范点共投入资金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各2个。
四、聚焦常态长效协作,构建良好机制
坚持常态长效、山海并利,全面加强与景宁协作机制建设。一是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与景宁签署两县山海协作合作框架协议和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多个社会事业项目子协议,动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共同富裕谋良策,形成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二是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保持领导互访、部门对接、乡镇结对的常态,推动山海协作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三是建立项目协调机制。共同出台《山海协作工程援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援建项目筛选工作办法》,加强项目日常跟踪服务。
(供稿:海盐县委统战部)
原标题:《嘉兴海盐聚焦“四大协作”助力山海协作民族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