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但每次炒菜加盐,很可能就是在菜里加入了微塑料,肉眼是看不到的。微塑料是在环境中分解的大型塑料制品,尺寸小于5mm。
几年前,研究人员在海盐中发现了微塑料。然而,人们并不清楚塑料碎片在这种人们最常用的调味品中分布有多广。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全球销售的盐品牌中,超过90%受到塑料污染,其中海盐的塑料含量最高。而且,就连研究中分析的岩盐品牌也被发现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
共调查了39种盐品牌,发现只有3种不含微塑料,分别来自台湾省(精制海盐)、中国(精制岩盐)和法国(太阳蒸发生产的未精制海盐)。
这一发现与之前在盐中发现塑料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最新的研究强调了塑料污染的普遍性,来自海洋、湖泊和岩石的盐已经被污染。
发现不同品牌的盐中发现的微塑料密度差异很大,但亚洲品牌的密度尤其高。印度尼西亚销售的盐中发现的微塑料含量最高。它是亚洲塑料污染的高发区,而印度尼西亚拥有公里的海岸线,在年一项不相关的研究中被列为世界上第二严重的国家。
弗雷多尼亚的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雪莉·梅森与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了另一项关于盐的研究。她说,“有趣的是,他们发现盐微塑料在亚洲污染更严重。虽然这并不奇怪,但是你还是需要有数据来支撑。早期的研究在这些国家销售的盐产品中发现了微塑料,但我们仍然不知道有多少。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微塑料无处不在。”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微塑料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此前,有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15个品牌的盐,发现一公斤海盐含有-个微塑料。如果以每天五克盐的推荐摄入量为标准,就意味着每人每天要摄入大约三个微塑料。
但研究人员表示,盐只占微塑料总摄入量的6%左右。微塑料似乎无处不在,空气、自来水、啤酒、蜂蜜、鱼和其他海洋生物中都有痕迹。今年3月,一项研究发现,从9个不同国家和11个最畅销品牌购买的瓶瓶装水,超过93%含有塑料颗粒。每升瓶装水平均含有10种微塑料,大约有头发那么粗。这些产品包括依云、雀巢优活、娃哈哈以及百事和可口可乐旗下的品牌。
“这不是指责某个特定的品牌,而是表明塑料无处不在,塑料材料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包括水——以及我们消费的所有非常基本的产品。”弗雷多尼亚的纽约州立大学化学教授、研究员雪莉·梅森告诉BBC。
但可能奇怪的是,迄今为止对微塑料的排斥都是基于直觉和推断,因为从科学证据来看,塑料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什么影响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