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近年来,海盐县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减少粮食损失,通过在粮食生产、收购、储存等多环节综合施策,加强粮食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粮食收购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储粮减损能力,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该县连续两年获评嘉兴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年获评全省第一批节粮减损工作典型案例。
一、前端发力,夯实基础,遏制源头浪费
一是选好“良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稻米品种,示范推广“嘉67”等水稻新优品种1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9%。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从省市农科院、大专院校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开展品种试验培育、优化更新,选育推广高产高效、多抗广适、低损收获的优良品种,为良机、良法的运用提供种源支撑。今年以来,累计引进29个水稻品种开展品种试验。
二是建好“良田”。打造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7.42万亩,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整合分散零碎、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地块,改造成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管护、收获的标准田块,提高机具作业效率。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稻虾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夯实减损基础。
三是用好“良机”。深入实施机械强农战略,聚焦农机应用环节,通过强装备、抓改造、优服务,落实机收减损各项措施。开展联合收割机等农机报废更新,推动淘汰老旧机械,引进新型高效农机,提高机械收获作业质量。开展农机操作人员素质技能培训,加强作业质量标准宣贯,提高农机手减损意识、技能水平和规范操作能力,今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4期。开展机械化收获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实现精细作业,避免增加损失。
二、精细收购,严把严控,实现颗粒归仓
一是严格单收单储。以“五优联动”优质晚稻试点为契机,推进优质晚稻分品种、分仓储存保管,严格做到分田收割、专车运输、指定烘干,实现晚稻品种不混不串,单收单储,最大限度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粮食损失,同时,确保了优质晚稻品种的纯度,为稻米加工环节分品种加工创造了前置条件。
二是严把烘干标准。推广低温保水烘干技术,严格控制烘干热风温度不超过50℃,适当放宽优质晚稻水分标准至15.0%,有效降低大米爆腰率和碎米率,提高加工转化率,为稻米加工企业开展适度加工打好基础。提升代农烘干服务水平,开展优质晚稻代烘服务业务培训,签订《烘干服务承诺书》,统一“五优联动”优质晚稻烘干标准,通过发放晚稻水分校正标样,统一校正各烘干服务中心的快速水分测定仪,做到稻谷水分检验不走样。
三是严控装卸管理。推动粮食运输向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运输转型,提高粮食出入库机械化作业。储粮出入库前对电子磅秤进行校验,做到大车过大磅、小车过小磅,车辆尽量放置在磅秤中央减少误差。储粮运输中要求盖笼布,作业现场仔细认真清扫,入仓机械、中转车厢清理干净。对入库验收扦样、中途质量品质检验扦样、销售出库时的样品扦样等,均在扦样工作完成后将所扦样本返回各仓,实现“颗粒归仓”。
三、绿色仓储,多点创新,促进保质降耗
一是加强仓房改造,夯实优储基础。实施低温储粮仓房改造项目,分年分批升级改造国有粮食仓储设施,通过添置保温隔热板、加装粮仓专用空调、预置通风降温管等措施,确保粮堆常年平均温度保持在15℃,在防止储粮虫霉危害的同时,又显著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率,减少因储粮发热霉变引起的粮食损耗,并能更好地保持粮食的食味品质。目前该县已实现低温储粮吨。
二是探索物理防治,减少药剂用量。积极探索灯光诱捕仓储害虫等物理防治方法,通过在粮仓内安装黑紫外线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杀灭谷蠹、扁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等仓储害虫,有效减缓了化学药剂熏蒸造成的害虫产生抗药性、书虱等次要害虫猖獗、药剂残留污染等问题。年,该县共对4个仓库进行灯光诱捕灭杀仓储害虫,数量达九千余吨。
三是运用充氮气调,实现安全高效。通过购置移动式膜分离制氮机,对部分粮仓进行充氮气调试验,以高浓度氮气置换氧气,以此形成不利于害虫、霉菌生长和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无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杀虫效率。此外,高浓度的氮气环境也有利于减少因粮食自身呼吸和新陈代谢产生的损耗,减缓稻谷脂肪酸值的上升幅度,确保粮食新鲜度,保障粮食品质。
end-->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