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马可波罗杯运河游记大运之河
TUhjnbcbe - 2024/6/9 19:0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征文开篇

马可·波罗再次来袭,撞击我们的视野!

“马可·波罗杯”中国大运河游记全球征文11月24日正式颁奖,16篇来自世界各地的美文掀起了盖头。

年3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江苏省旅游协会等支持下,由扬州公共外交协会、扬州市旅游协会、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和扬州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的“马可·波罗杯”中国大运河游记全球征文活动启动,到年11月24日,完美收官。

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足迹遍布57座城市,他沿着大运河,来到扬州,并在扬州为官3年。那本《马可·波罗游记》,把“令人向往的中国文明”介绍给欧洲,开启了中西交流崭新的一页,他成为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重要使者。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中国大运河。两大元素组合,进行的征文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共征集到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委内瑞拉6个国家篇稿件。“马可·波罗杯”中国大运河游记全球征文组委会评为一件,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和优秀奖10篇。

大运河传媒将持续转载这些作品,以飨读者。

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文明的摇篮。

择水而憩,倚河而居,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一种丰泽温润的情怀。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童年记忆中,总会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河流,记录时光深处的喧嚣,积淀生命的荣枯和历史的兴衰。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是纵贯华夏大地流动的史诗。从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地迤逦而来,带着独行侠客般万丈的豪情,穿越中原、齐鲁大地,缓缓流入雄浑铿锵、大气磅礴的苏北苏中,横跨大江蜿蜒在灵秀江南,散逸的身姿过尽千帆,见证岁月变迁,映照六朝的烟尘、唐宋的明月、明清的星辰,曾在刀光剑影里聆听王朝更替,风花雪月里静观白云苍狗,寂寞荒凉里浅吟难酬的壮志,杏花春雨里涤荡清新雅致的风物,涵养田园诗意的生态,缀连起大江南北守望相助的运河乡愁。

图:刘江瑞

大道行远,文运流芳。千年水道大运河南起余杭,北到涿郡,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以千米广阔的流域,沟通着南北,连接着古今,编织经纬交织、气势恢宏的江河水系,延伸中华大地的羽状水网脉络,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地接济、滋养着华夏大地的生灵,串联起上游和下游、城市与乡村,衔接着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豪壮,让上游和下游、此岸与彼岸一脉相通。

振发岁月的款款清波,律动时代的脉搏,徐徐舒展尘封的历史卷轴——这是一种平缓而深沉的叙述,不同于黄河的汹涌跌宕,也不同于长江的一泻千里、酣畅淋漓,运河的史书篇章,以中立客观的视角,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不灭情思,见证了帝国指点江山的雄心、开疆拓土的霸业,亦见证流血漂橹的兵燹、背井离乡的漂泊,沉淀黍离麦秀的兴衰。宽阔的河床,奔腾不舍昼夜的水光涛声,流淌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演绎着历史大幕之下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

沧州运河图片来源网络

运河沿线的两岸儿女,世世代代栖息在大运河畔,一衣带水,灯火相邀,鸡犬相闻。取之不竭的河水浇灌着他们的生活,终日潺潺流动的河水带走他们一辈子的劳碌和忧愁。人与河流朝夕相处、休戚与共、千年不渝,运河之水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之中,大运河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归宿。漫长的岁月里,寻找生计的乡民或溯水南下,或沿河北上,大运河承载着他们的期盼,牵引远方的梦想。背井离乡千里之外,运河水又是他们思乡的邮路,传递着浓郁的乡愁。

河水潺潺流动,寂静的村庄才有了灵动的感觉。

水,刚柔并济,随物赋形,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的性格影响村镇的风格和乡民的性格。运河不仅哺育了沿河的城市乡村,也赋予了流域独特的精神和气质。大运河流向多依附堤岸,截弯取直,汩汩滔滔中融入燕赵大地的慷慨豪壮,齐鲁苍原的忠义信勇,江淮平原的朴质刚健,吴越文化的精致灵动。这种格局秉性也浸润塑造了沿线乡民开放包容的多元性格,既有北方人的直率,又有南方人的柔韧,粗犷中有了水润的细腻,直率中也有脉脉的温情。仁厚、智慧、和谐、开放、卓越成为运河精神的核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千百年来,大运河停泊过万杆林立的樯桅,穿越岁月浩渺的烟岚,让辛苦劳碌、辗转奔波的人们,有了一个停泊的港湾,一个心灵的寄托与灵魂的安放之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碌困顿的日子,因了一条相伴相依的河流的洗刷,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期盼,才有了诗与远方的牵挂。大运河承载着乡民对如梦岁月的感怀与随想,凝结成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与信念。

“运河两岸有人家,水田漠漠小江南。”绵延三千里的大运河,催生了两岸村镇的繁衍。河流改变了空间格局。人家枕河而居,工厂、码头星罗棋布,一座座桥梁跨越运河的隔阻,接通了两岸的神经和脉管。沿途的村居粉墙红瓦,错落有致,厂房、学校、寺庙隔河相望,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靠岸的船只随波荡漾,仿若不系之舟。清蓝高远的天空下,阡陌纵横的田野广袤无垠、一望平畴。

盈盈流动的河水,宛如一位娴静的少女,舞动舒缓飘逸的水袖。两岸草木葳蕤,繁葩密缀,顾盼生姿。河岸护坡被嫩绿的苜蓿、牛筋、狗尾草密集地覆盖着,整块的绿色从河水中延伸出来,仿佛是碧水上岸的化身。河水、堤岸、青草、绿树、拱桥、村舍,相映成趣,连缀成纵贯华夏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吴城邗,沟通江淮。”透视河流的漩涡,叩问历史深处的洪荒,疏通江淮的水道,源于帝国开疆拓土的战略图谋。

从苍茫渺远的运河记忆中,寻觅最初印迹。锈蚀的箭镞,石化的残刃,暗淡的刀光剑影,曾锻造邗沟铁血风骨,赓续传世基业,承载古老帝国霸业的春秋大梦。连年不休的征伐,穷兵黩武,礼崩乐坏,让古运河雄浑的脉络里浸润悲情的基因。兴亡的更迭,归结为海疆边陲一座城池的坚守,或许,最难把守的是不羁的河水和不返的光阴。数千年运河故道,左右帝国的沉浮,纵横捭阖了一个时代,衍生了一座厚重而又精致的运河之城,仿佛历史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星矢,闪耀穿越时空的绚烂光辉。

枣庄图片来源于网络

城因水兴,城与河相伴共生,从简陋航道的原点起步,开启同频共振的世纪航程。在此后的多年里,运河南延北拓,收编闲散零落的水系,畅通了物资运送、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线,孕育了民族融合、文化繁盛、沟通世界的中华动脉。大运河以绵绵不绝的磅礴之势,通衢南北黄金水道,重塑了扬州古城的地缘格局。北人南迁、衣冠难渡,时代赋予了古城得天独厚的机遇与使命。

“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运河的两岸花树葳蕤,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更是灿若繁星。会馆公所、书院戏台、酒肆茶楼、门楼牌坊、照壁楼阁,弥漫着运河特有的气息,风花雪月渲染闲散的逸致,雨露雾岚凝集淮左的风骨,岁月的晨钟暮鼓传播禅意的跫音,青砖黛瓦积淀厚重的维扬文化,堆砌成唐诗宋词里温润和婉、旖旎秀丽、清幽涔溢的绝版芳华。古运河旁的塔影与钟声,对于南来北往长途跋涉的旅人们来说,是一种强大的感召,长久慰藉着他们羁旅天涯的愁绪。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期间,沿运河南下,运河两岸碧绿的农田、丰饶的农产、繁华的村镇、整齐的街道、密集的人口和便利的交通,令其羡叹不已。马可·波罗曾在扬州任职三年。在其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了在运河城市的游历见闻,并对大运河有过精到的描述。据考证,马可·波罗笔下的富庶繁荣之所,均为运河沿线的城市。马可·波罗也指出,这些城市的兴盛,均得益于大运河的畅通。

在天宁禅寺不绝如缕的钟声余韵中,大运河从那流光深处迤逦行来,自东北方向生生闯入古城,一水中分,三湾迂回,运河与城外纵横交错的河流遥相呼应,与城中的自然水系和其他人工水系共同编织成条理分明的水网,固化为稳定的航道,契合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奠定了大运河文化传承的基础,延续着古城的文脉肌理,赋予典雅厚重的古城以野性的活力与不凡的气度,让古渡口泊成隽永的守候。

图:程曦

历史与运河彼此互动共生。

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到细腻洁白的淮盐,自然造化的奇迹在岁月的滩床上积淀。火红的烈焰与蓝色的海波凝结了素洁的海盐,绘就了一幅盐文化史的绚丽画卷。

煮海为盐是大海的不吝馈赠,更是维扬大地世世代代盐民血汗的结晶。“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当昔日的荒滩成为王朝最重要的海盐产地,淮盐成为帝国收入的半壁江山、政府的财政支柱,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左右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大运河承担的漕运使命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盐铁官营的财经政策,便捷经济的运输渠道,分工细作的组织机构,共同建构源远流长的盐商文化。这条黄金水道长期承担沟通南北的功能,记载着厚重的历史,流淌着岁月的沧桑,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最为繁盛的明清时期,沿海所产海盐、江南的稻米、上佳的茶叶、秘制的钧瓷,皆由大运河输送南北各地,运河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四方辐辏。

时光流转,数百年前风浪起伏、灯火辉煌的渡口,细碎如雪的淮盐从岁月的指缝间遗漏,溯水而上的青苔爬满石痕斑驳的码头,千帆过境的场景在历史的卷轴上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大运河上繁忙的商贸流转,让淮盐扬名海外。海盐文化绵延至今,所体现出来开放包容、探索创新的精神,促成了两淮盐都古扬州的繁华,也成就了泰州、盐城、淮安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名城名镇。

千年运河,编织了一片淡淡疏离,流淌乡民共同的乡愁。

世世代代在集聚运河两岸繁衍生息的先民,倚河而居,浮于三江,棹于五湖,饭稻羹鱼。终日劳碌之余,望着浩渺的大湖和流入天际的运河,一定感觉到宇宙的博大、生命的辽远、人生的短暂和人世的沧桑。

舟楫如云,帆樯蔽日,商贾云集。大运河浩淼的烟波里流淌岁月的辞章、时光的诗行,无数文人墨客沿大运河南下北上,淹留运河水道,经停驿站渡口,凭栏怀古,泛舟畅游。无论归乡、赴任、会友还是贬谪、流放,运河始终牵引着他们的离愁别绪,铺就他们的情感邮路,激发他们的豪情逸兴与创作灵感,直抵心灵的原乡、精神的归宿,在运河桨声灯影里留下千古名句、锦绣华章,荡涤岁月的尘埃,或激越高昂,或婉约沉郁,或浅吟低唱,伴着舒缓的河水,汇聚成蜿蜒流动的文化长廊。

大运河纵横捭阖的气质,天光云影的观照,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文学生态,厚植诗意运河文化根基。运河的乡愁记忆,已超越了一城一地一时的窠臼,升华为对文化地理的共同眷恋,对文化传承的赓续,对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凝结成文人仕子隽永的文化乡愁。

穿越时空的大运河,静对岁月更迭、四季轮回,栉风沐雨,蓄积了多少悲欢离合,领略了世间万种风情,隐现浩荡的历史魂魄,冲刷历史的河床,以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涌动滋养着运河儿女,孕育着极具运河特色的民风民俗,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杭州临平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流是岁月写在地上的乡愁。包容会通,畅达致远,这是大运河澄澈的情怀。

记忆里的运河,恬淡、安宁、静谧、平和,阅尽沧桑、历经风雨,洗净了铅华,自有一份超然。极目远眺,大运河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缠绷在莽苍的田野上,任岁月风雨弹拨。目光所及只在水天相接的那一片迷茫氤氲,思绪却能挣脱感知的束缚,延伸至更远的山水,穷极辽远的时空……

远方,拖轮挂桨带动着长长的驳船编组,首尾相接,随运河妖娆绵延的身姿,蜿蜒在千年水道,犁开千堆雪,拖曳着水润的岁月。那沉甸甸的吃水,那翻涌的浪花打湿的低舷,在长河中流迟滞地寻觅,载负的或许不是水泥黄沙,也不是五谷杂粮,应是载不动岁月流年?

寻梦运河,潜伏的水草摇曳湿漉漉的乡愁。数千年来,大运河上舳舻千里,往返不绝,穿越四季,为相隔遥远的人们带去了稻米、丝绸、瓷器和家信,邮送亲人的思念和慰藉,以亲情、乡情的纽带维系着生死相依的家国情怀,赓续着博大厚重的中华文化。

千百年来,大运河流过鸡犬相闻的村庄,流过店铺林立的集镇,流过四季更迭的原野,干流与支流密织成网,把无数涓涓细流的触角延伸至城市乡村每一个沟汊河道,把河水的脉络和神经渗透进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同源同脉的村镇始终被运河串成一线,结成了“命运共同体”。运河的节奏和气质无意中也渗透进这片土地,融入村民的精神品格。

如今,大运河航运功能已逐渐被其他运输方式所替代。比肩相邻的公路上,雪白的交通线标识出泾渭分明的界限,系统化的规则体系正在定义飞速运转的现代社会,车辆熙来攘往,每一辆都在自己的车道上快速传输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而一岸之隔的河流,毫不理会时代的变迁、毫不理会尘世的喧嚣,依然按照唐诗宋词的节奏,保持从容淡定的澄澈情怀,固守着那份久远的和谐与安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徜徉在大运河边,你一定会放慢脚步,让步履和心率与河流合拍,让节奏与河流合拍,与明月合拍,让时光沉淀,用若水的上善去修行,才不会让你错过人生旅途中的绝妙风景。

岁月不居,山河无恙。大运河是智慧的河流,依然担负着不因速度而被取代的使命。沐浴千年风雨,从历史的深处流来,跃动着时代的脉搏,静水流深,行稳致远,河水激荡起款款的柔波、婆娑的涟漪,默默记录着光阴的故事,倾听尘世的喧嚣……

作者:张雷

(此文获优秀奖)

(大运河新闻)

----------------------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义富肖东

三审晖军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可波罗杯运河游记大运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