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建苗
春节后回乡下,母亲说要去收曝的菜脯,然后也说着要我拿一些回去,可配糜。我听了有些惊奇,现在母亲还曝菜脯,我家已好多年没有曝菜脯了。因为嫌麻烦,且缺材料,家中食菜脯,都是买的。我才想起,过年前母亲拿菜给我们,里面还有一些“菜头”(白萝卜)。原来,地里种的“菜头”多,吃不完,母亲便用来曝菜脯,自家吃,卫生干净,耐储存。
菜脯蛋现在的潮汕人,都喜欢食菜脯,最常见的是“食糜配菜脯”。能吃上一碗“番薯糜配菜脯”,便是天底下最大的美味了。而对于上了年纪的潮汕人来说,食糜配菜脯,那可是难忘的苦难经历。每个农村的家庭中,家中藏得最多的,便是一大瓮菜脯,一顿摸一条出来,就这样的把天的食谱,安排满了。在八十年代前,那吃不饱、食不饱的岁月,许多人的童年日常三餐,桌上永远摆着菜脯,几乎天天食糜配菜脯清淡,人都吃得要吐了,一看菜脯便没了胃口。一切,都是因为贫穷,因为节俭,而这自家产、自家腌制的菜脯,是最价美物廉的。
白萝卜菜园潮汕乡村的孩子,都有着美好的曝菜脯儿时记忆。制作菜脯的原料,为白萝卜。潮汕为丘陵地带,其沙土地、瘠土地,是最适合种植白萝卜的。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这都是最适合制作菜脯的白萝卜。以前,潮汕每个农家都会买来萝卜籽,在自己的地方,种上几垄白萝卜。一至冬天,就会买来粗粒盐,然后将自家地里的白萝卜拔出来,去掉菜叶,将萝卜洗净,劈成两半,曝菜脯,家家户户为此而忙碌。
曝菜脯,即为晒萝卜干,一般要经过经盐渍、发酵、压榨及曝晒等工艺,其“晒、腌、藏”中的“晒、腌”都是在田地里完成。收割后的萝卜,就地在田里曝几天后,每天晚上将晒着的萝卜收起来,放在瓷缸中,摆一层萝卜撒一层海盐,填满之后,用手不停揉按,让盐与萝卜腌制严实,然后压盖着大石头,令其沥出水来,去其生涩味。第二天,又将萝卜捞出来,一条条间隙摊开搁于干稻草、番薯藤上面,让阳光晒。晚上,又收起萝卜,反复上面的腌制工序。天气好时,如此反复十来天,所曝的菜脯就干了,可收起放于家中的瓷瓮中,上面盖个严实,可以储存几十年。
曝菜脯曝菜脯看似简单,其实也很艰辛,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深有体会。潮汕民间有歌谣:“东门一个鼓,西门一个鼓,老伯曝菜脯,曝到目吐吐。”说的便是曝菜脯的艰辛。在切萝卜,以及腌制萝卜的时候,其萝卜的辛辣味,十分呛人,气味常常会辣得人们流眼泪。不仅如此,由于接触高浓度的盐水,也会将人的手腌得很疼,要是手有破皮时,更是疼得要命。而农家,为了这一口三餐之味,也只能强忍着疼痛,完成一年一度的曝菜脯,为未来储备菜肴。
曝好的新菜脯,酥脆甜,咸香爽口,味道独特,消食开胃,过好食。记得以前,我经常到田地里,拿曝得快要干的菜脯,配糜,很下饭。菜脯、咸菜、鱼露,并称为“潮汕三宝”。小小的一条菜脯,在聪明潮汕人的继承与创新下,也有了虾仁菜脯、香菇菜脯等罐头,摆于超市出售,为大家喜欢。菜脯经过炒制之后,其脯香味会得到最大程度激发,用来搭配贝类,还是加入主食、糕点之中,都会成为点睛的一笔。在潮汕,它几乎成了百搭的食材,无论炒虾仁、炒花生,还是用来煎蛋,都有极其诱人的香味。
新菜脯菜脯是潮菜里最低调的食材,家常的菜脯卵、焖菜、汤水都有它的身影,如菜脯冬瓜瘪蟹汤、菜脯炣鱼、菜脯煲五花肉、菜脯焖鳗鱼等。潮汕肠粉中菜脯麸(碎粒),也是必备配料。潮汕小吃中咸水粿、粿汁等都会放菜脯麸。菜脯,能起到去腥提鲜、均衡搭配作用,是潮汕人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粿汁、咸水粿(猪朥粿)、肠粉、鳝鱼糜,若不放菜脯麸,那就是耍流氓了。而对于吃惯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菜脯则成了化解油腻、清理肠胃的理想食物。无论贫或富,也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菜脯一直是人们家中的珍藏,始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也使之在宴席上大放异彩,大俗大雅!
老菜脯一个菜脯一条参,说的是菜脯的功效。潮汕乡村有些人家,家中瓮中的菜脯,放至十来年、数十年,那样的老菜脯,口感极佳,百吃不腻,才是真的美味,难得的珍品。在潮汕地区,人们多用于配佐白粥,又或者用来炖汤、炒饭等,也有用来治病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萝卜乃蔬菜中最有益者”,具有防治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糖尿病、烫火灼伤等疗效。潮汕民间也流传“老菜脯”可以降火、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健脾化滞、润肠通便,特别是瓮中那黑如墨的菜脯油,用以消食、祛风,效果特佳。潮汕不少乡人也经常搜寻之,买老菜脯、菜脯油作为珍宝,放于家中,给不吃饭的孩子吃。
老菜脯据记载,菜脯来源于清末民初,据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潮汕特产歌》有“新亨出名老菜脯”之唱,新享、高堂、江东等菜脯颇具盛名。新享菜脯,由曾移居于安南(今越南)的新亨倪厝(今硕和村)倪世庭所发扬。清代同治二年(),他首次用红头船运载新亨菜脯到安南销售,拓开了新亨菜脯的出口南洋之路。由于越南对新亨菜脯的需求日益增加,倪世庭先生便经常返回新亨,又带动倪两兴、倪两发、倪源合、倪茂发等兴起,其“红头船”,后来相继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这也难怪,现在有许多“番客”,一回到潮汕,就想着找菜脯吃,回国时又带了不少回去。因为,这吃的不仅仅一种美味,还是一种浓浓的乡愁。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