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出生以后的这几次体检,一次比一次重要 [复制链接]

1#

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不少妈妈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怎样才能判断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合格呢?答案就是定期带宝宝去专业的儿保科医生那里做体检!


  给宝宝体检并非多余,也不是例行公事的走过场,体检能帮助妈妈发现宝宝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难以察觉,或者被忽视的问题和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以,宝宝半岁之前每月一次体检,半岁至一岁每两月一次体检,一岁到两岁每半年一次体检就显的格外重要。在这些体检中以下几次必不可少!

新生儿体检


  查看有无窒息和先天性疾病


  宝宝出生时和出生两三天内,医生会为他做一系列常规检查,以确保宝宝可医院回家。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两项就是阿氏评分和足后跟采血。


  阿氏评分:医生在宝宝出生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分别评估肤色、心率、应激反应、肌张力和呼吸几个方面,并打分,判断有无窒息情况。


  足后跟采血:一般宝宝出生3天后会做这项检查,判断宝宝是否存在先天性的代谢异常。

听力筛查:一般宝宝出生两到三天后会做这项检查,判断婴儿蜗前听力是否存在异常。


  满月体检


  了解生长发育速度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产后42天妈妈和医院检查的惯例,所以妈妈可以把宝宝的满月体检安排在这一天。宝宝的满月体检以评估生长发育速度为主,医生会重点排除听力障碍,做蜗后听力测试,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查看心脏是否存在杂音,了解脑发育水平和肌张力情况并教授家长做简单的婴儿被动操促进婴儿发育。


  


  1)满月体检蜗后听力测试需要宝宝熟睡,妈妈得提前最好准备。


  2)带一些宝宝平时喜欢的安抚物品,随时配合医生安抚好宝宝以防剧烈哭闹。


  半岁体检


  评估大脑智力发展进度


  半岁体检是由医生来评估宝宝大脑发育的程度、查看视力发育和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所以在宝宝6到8医院做一次半岁体检很有意义。在体检中医生会通过让宝宝去捡拾和摆弄小玩具来观察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判断宝宝大脑智力的发育状况。


  


  智力测试只是参考。医生会根据体检当时宝宝的表现给出评估参考,但有些宝宝可能只是怕生,或者情绪不佳而导致没有很好地完成整个过程,妈妈不用太在意,平时多注意宝宝在家的表现,并参考医生的建议让宝宝多加练习即可。


  一岁体检


  重点检查是否贫血


  1周岁体检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总结过去一年的变化,为接下来的身、心全面发育打好基础。这次体检医生可能会重点了解喂养情况,根据宝宝的食谱和进餐时间安排来评估宝宝的营养摄入是否均衡,同时做手指采血验血常规,通过这两个方面来综合判断宝宝有没有出现贫血等问题。


  


  血常规检查单中各种表示“异常”的箭头常常让妈妈们看得心惊胆战,这是因为目前血常规检查结果是按照成人对比值来得出的,所以妈妈不要慌,也不要自己上网查信息,拿着单子回去找医生就对了。


  母乳中的乳铁蛋白能帮助宝宝促进铁的吸收,对预防缺铁性贫血很有效果。妈妈要尽量给宝宝母乳到1岁,离开母乳后,也建议给宝宝继续选择乳铁蛋白含量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继续喂养,以防止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出现贫血的症状。另外,乳铁蛋白还有杀菌消炎和提高宝宝的免疫力的作用,能全面提升宝宝的天生保护力。


  2岁体检


  综合体型趋势定型


  通常到了宝宝2岁时,今后的综合体型趋势就基本定型了,根据身高、体重在百分表中的位置,医生会大致判断宝宝是偏胖、正常还是偏瘦,并给出科学的喂养建议。


  


  宝宝越长大,妈妈可能遇到的状况就越复杂,平时留心记录宝宝任何一点异常状况,在体检时与医生讨论,听取医生的建议,以免错失潜在疾病的治疗良机。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给他的每个阶段都打好基础,宝宝才会健康成长,并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未来。定期带宝宝体检,主动与医生交流宝宝的情况,听取医生对于宝宝各个方面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和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妈妈也要牢记,判断宝宝生长发育的快慢要和宝宝出生以来的每一次体检和记录来比较,而不是和别人家宝宝来比较。只要接受了每个宝宝独特的生长节奏,就能享受到宝宝带给你的每一次惊喜。

温馨小贴士


  每一次体检前,妈妈都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以便和儿科医生当面高效地沟通:


  ·带好过去每一次体检的各种报告,以供医生比较参考。


  ·如果不是自己带的宝宝,要向主要带宝宝的家人详细了解宝宝一天的喂养、运动、睡眠、排便状况,以及宝宝新学会的动作、技能等,整理成一份文字带去,以便医生询问和给出新的建议。


  ·抓住和儿科医生面对面的机会,仔细回想下平时对宝宝一些状况的疑问,和下一阶段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便当面咨询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