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李先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长期住院治疗致使他的医疗费用已累计达8万余元因不符合政府医疗补助标准李先生无法获得政策上的支持。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向李先生伸出了援手依照慈善救助政策其医疗自付费用和自费费用都能获得部分报销最终他拿到了3.1万元的慈善救助金。
大病医保、养老托幼是年全国两会的重点议题也是中山市民政局近年来着力改善提升的民生兜底工程去年中山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致力解决因病致困难题挽救更多困难家庭。“完善兜底保障不是锦上添花民政工作就应该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中山市民政局局长沈名晓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构建“12N”养老服务体系、提高低保标准并修订临时救助制度……年以来中山市民政局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模式进一步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加大帮扶力度完善兜底保障
南方日报完善兜底保障是市民政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您一直强调的为民“雪中送炭”理念的体现。这一年来民政局兜底保障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沈名晓年市民政局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首先全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元比省要求同类地区最低标准高出22。今年我们已继续将该标准从每月元提高到元涨幅达7.6。年全市低保金预计投入约万元截至4月底共发放低保金万元惠及余人。
此外我们去年也修订了临时救助制度。将临时救助制度调整为市、镇分级负责并统一提高救助标准。市民政局负责双低家庭救助每人每次按3个月低保标准即元给予救助1人一年最多可救助3次即元一家三口1年最多可领取救助金元镇区民政部门负责普通困难家庭救助每人每次按2个月低保标准即元给予救助1人1年最多可救助2次即元。年全年共救助困难家庭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万元。
南方日报那么今年来市民政局将如何从顶层设计方面落实兜底保障服务
沈名晓今年民政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大救助力度市民政局将启动修订完善三项救助制度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群众进一步降低认定门槛优化完善核查认定方法二是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制度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制定低保、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着力破解部分无法报建改造的危房实施危房改造全覆盖三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原有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进行整合全方位规范完善救助供养工作。目前低保和危房改造制度修订工作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最快可在年6月底前实施。
特别要强调的是低保新政出台后随着认定条件的适当放宽、收入核算方式的调整部分边缘困难家庭将被纳入低保、低收入保障范围。
南方日报您提到双低家庭危房改造今年计划如何推动落实
沈名晓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主要针对居住于危房中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实施房屋修缮或拆旧重建并对政策范围内改造面积所需费用给予全额补助。只要改造面积不超标对象家庭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
自至年中山市共实施了11期双低家庭危房改造工程为全市户双低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工程总投入累计达1.94亿元。该项工作有效提高了困难家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社会效益显著。
但我们也从过去的改造工作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如职责分工不全面在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对此今年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实施办法》努力破解工作中的难题。
摆脱因病致困中山率先发力
南方日报年市民政局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您如何评价和看待这种机制创新模式
沈名晓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采用“政府专项资金社会慈善资金”的运作模式通过主动发现、精准救助破解因病致困难题。
中心成立一年来共为困难群众实施慈善专项救助达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约万元协助市民政局办理临时困难救助户次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约万元实现双低家庭对象大病患者住院费用限额内90补贴。
南方日报接下来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还将有哪些进一步的措施
沈名晓年中心将在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救助范围、加大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门槛让更多困难群众受惠中心还将探索推出专项慈善救助项目例如目前正在筹备中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慈善救助项目”等将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有针对性地给予帮扶救助。我们希望中心的慈善项目是可持续的、不断开拓创新的切切实实为百姓“雪中送炭”。
南方日报市民政局对孤儿实施的“模拟家庭”救助方式也恰好满一年这项工作都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沈名晓模拟家庭于年5月21日正式运行参照正常家庭的养育模式在第一期组建了4个模拟家庭。每个模拟家庭由4个同性别儿童和1对夫妇组成由儿童福利院提供含基本生活设施的套房“爱心妈妈”需全职留在院内照顾4个孩子“爱心爸爸”可以外出工作但下班后需留在家中充当父亲角色。
在一周年来临之际16名儿童通过模拟家庭的养育各项能力显著提升偏差行为明显改善不仅学会自己动手做家务、烹饪饭菜学习成绩也进一步提升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家庭全部学龄儿童均拿到了学校的奖状。
构建全市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
南方日报年的全国两会上养老托幼问题成为了民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