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我同年的站桶
一个和我同年的站桶
讲述、记录舒巧壮
站桶,就是给小孩子学站立用的木桶。此物一般为圆形或方形,上细下粗,中间有一层屉板,小孩子站在里面,基本和饭桌差不多高。吃饭或者大人忙家务的时候,把孩子往里面一放,就解放了大人的双手,尤其是冬天,在站桶下面放上一个火钵,暖烘烘的,小孩子特别喜欢。在我家的阁楼上,就有这样一个站桶,和我同岁。
1979年8月29日,是我出生的日子。当爷爷奶奶接到喜报,知道喜得孙子,特别地开心,尤其是爷爷。过不得两日,爷爷奶奶便风风火火地走了两个小时的路,从城里赶到乡下来看我了。
爷爷奶奶除了带来几件毛线编织的衣裤外,还带来一包羊奶粉,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要得到这些东西可真是不容易。在农村住了几天,当老师的奶奶和做会计的爷爷就不得不又回城里去了。
没过多久,爷爷托人捎口信给爸爸,叫他拉板车去城里一趟。爸爸当时也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就拉着板车赶到城里。爷爷见到爸爸,很高兴地指着一个簇新的木桶对爸爸说,这个你拉去,给孩子学站立用,这样你们夫妻也轻松点。爸爸见是一个站桶,就笑着说,孩子刚出生,哪用得着这个啊?还早呢。爷爷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叫你拉去就拉去,迟早要用的。
原来,爱孙心切的爷爷,自从回到城里,就整天寻思着给孙子送点什么礼物,思来想去的,就想到了站桶。于是,他把平日里省下来的几块钱,交给了隔壁的王木匠,托他打制了这个站桶。
自我有记忆开始,我的三餐吃饭时间大多是在这个站桶中度过的,后来,妹妹也在这个站桶中慢慢长大。在我结婚生子之后,这个站桶就成了我女儿的“专属品”,看着女儿在里面跳啊笑啊,我就特别的开心,眼前总会浮现我和妹妹小时候在站桶中的点点滴滴。
现在,我的女儿已经九岁,早已不用站桶了,但它还是没有“退居二线”,每每有亲戚家的小孩来家里做客,爸爸总要找出这个站桶,擦洗干净,让它“为人民服务”。我想,这个站桶,应该会成为我们家的一个“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