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常见的一类疾病
贫血的原因复杂
不能认为贫血就是营养不良
就自行补充大量蛋白质
或者吃红枣、赤豆等红色食物
殊不知反而容易延误病情
到底贫血是怎么一回事儿?
究竟该怎么补?
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月经失调,头痛,耳鸣,思想不集中,易怒,低热等,由于没有特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到病情严重时才会发现。儿童发病除了贫血的常见表现以外,还可见到智商低、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激动、烦躁、异嗜症等。贫血的初步诊断很简单,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比容(Hct)任何一个数值低于正常值就能诊断。
贫血的标准
贫血一般以血红蛋白浓度作为指标,成人的诊断标准为:男性小于g/L,女性(非妊娠)小于g/L,孕妇小于g/L。久居高海拔地区的居民其血红蛋白要高于低海拔居民,儿童的贫血标准跟成人也有不同。儿童贫血具体诊断标准参考:新生儿(1月内)血红蛋白小于g/L,1~4月小于90g/L,4~6月小于g/L,6月~6岁小于g/L,6岁~14岁小于g/L。
贫血要如何治疗
有些贫血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改善,主要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发生率达到15%~20%,大多由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慢性胃肠道出血、尿血、痔疮出血),需求与摄入不平衡(婴幼儿及青少年、妊娠哺乳期、食物中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慢性腹泻、慢性胃病、胃肠手术、服用影响铁吸收药物、饮浓茶咖啡),食物含铁量不足、缺乏动物蛋白质等因素造成。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常常由饮食不节引起,主要是饮食偏嗜或无规律,造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所致,与起居、情志、劳倦等因素也密切有关,因此调节饮食有节、均衡、起居得当、情志舒畅等,可以防止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那么除了正常的生活食补以外我们该如何使用药物去进行治疗呢?
1、服用补铁剂治疗,在服用铁剂治疗药物时,要待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至8周,以补足体内的储存铁,以免过早停药后铁储备不足再次出现贫血。
2、服用阿胶珠,阿胶珠作为中药饮片服用非常方便,打开即可服用,3g/次,2-3次/日。服用一周就能大幅度的提升血红蛋白。
阿胶珠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数量、提高骨髓外造血功能,缓解化疗引起的外周血象下降,贫血等现象。存在剂量相关性。同时,阿胶珠还可以改善患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症状,并且不影响体内铁元素。
扫一扫